5.2 地方創生 文化傳承

臺鹽善盡企業社會責任,支持台灣文化扎根本土、向國際延伸。臺鹽積極參與地方宮廟活動,2023年度和大甲鎭瀾宮合作舉辦好水祈福儀式,臺鹽贊助 3 萬瓶大甲媽聯名祈福瓶「台塩海洋鹼性離子水」作為活動用水外,同時贊助 5 千瓶「台塩小分子海洋活水」,支持鎭瀾兒童家園日常飮用。臺鹽為信眾提供健康優質的好水,傳遞平安與祈福的同時,也將持續以行動支持與延續台灣宗教的文化,延續傳統特色與價値。2023 年「大甲媽祖文化節」,臺鹽特別推出限量 Q 版媽祖意象「台塩海洋鹼性離子水」850ml 聯名設計,並印有兔年「平安健康,鴻兔大展」吉祥語句,盼傳達好運與祝福。

此外,臺鹽已連續 8 年,力挺拱天宮白沙屯媽祖繞境活動,2023 贊助 1 千箱「台塩海洋生成水」,誓以最純淨的海洋好水向全台媽祖信眾應援活力與健康,並長年力挺本土文化紮根,傳揚台灣宗教文化及良善正面的效益。

一見雙雕藝術季

由交通部觀光署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主辦的 2023「一見雙雕藝術季」,適逢台南建城 400 年,擴大和三麗鷗公司合作,創作出三麗鷗明星主題的鹽雕。臺鹽公司為支持七股在地觀光,贊助 280 噸天然鹽,供藝術家雕刻大型鹽雕和佈展,展覽期間創下 194,318 人次觀賞。

七股鹽山園區

臺鹽結合鹽業生態,展示台灣獨特的鹽業發展史,從最原始的曬鹽開始,鹽田生活、到國民健康、以及科技製鹽等發展,精心設計環境教育課程,整合生態變遷與傳承鹽業文化獲認證為國內唯二的鹽業環境教育認證場所。七股鹽山園區積極發展鹽品觀光作為,透過提供細節的曬鹽解說及實際體驗,讓遊客體驗曬鹽傳統文化流程,並了解碘鹽及氟碘塩公衛教育鹽品知識,不僅兼具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活絡在地觀光,也實踐寓教於樂的永續責任。

鹽工主題特展 - 好管鹹事的日子

七股鹽場曾是臺灣最大的曬鹽場,過往白金歲月裡,最動人的角色就屬穿梭在阡陌縱橫鹽田裡的鹽工,本場規劃以「鹽工」為主題策劃主題特展,主軸將鹽工的工作、生活延伸 2 大主題進行規劃,展場設計教育與互動兼具,寓教於樂,讓遊客在藉由參觀主題展覽中,更加瞭解曬鹽知識及鹽村文化。

白金鹽憶 - 國家檔案局鹽業特展

台灣 338 年的曬鹽史就是一部臺灣史,因此本場特別擇定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鹽」為展示主題,精選1939 年至 2010 年間具代表性的國家檔案,呈現台灣鹽業興盛、衰退、停曬到轉型再利用的過程,推動地方創生,推廣在地特色,以達到永續之目的。我們希望透過檔案,讓國人走入時光隧道,見證臺灣鹽業發展進而轉型的歷程,藉此感謝前人的努力付出,以傳達鹽文化的精神理念,藉此傳承鹽文化的價値給下一代,並期望藉由展覽,促進地方的發展,提升在地認同感。

展場營造猶如在鹽田中觀展之情境,搭配模擬之鹽田及「鹽工之家」建築形制,周圍襯以藍天白雲、海水及鹽等色調,巧妙融入檔案、照片、影片及文物等多元豐富的展件,此外,結合 APP、WebAR 等科技互動及手動裝置,讓參觀者擁有豐富的體驗樂趣。

亮點專欄|寓教於樂,傳遞鹽業文化價値

七股鹽場透過桌遊、戶外導覽、小小鹽工三種生動有趣的方式,讓學員體會「七股白金記憶」、「七股鹽田回憶」、「是鹽田、炎田還是淹田 ?」三大主題。桌遊以情境模擬開墾與經營鹽田,體驗及了解鹽業對當地生活的影響,搭配導覽互動遊戲傳達鹽山會受環境空汙影響變色。而小小鹽工體驗則是以耙鹽、堆鹽體會鹽工曬鹽及收鹽的辛勞。課程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學員了解曾是台灣史上最大的曬鹽重地 - 七股鹽山,如何成為七股文化的象徵之一,與傳達文化保存的意義與價値。

鹽地綠化 水土保持植物栽種

自然景觀是觀光產業寶貴的資產。七股鹽場常面臨颱風、鹽害等氣候問題,造成積水和鹽山溶損等損失,故積極栽種抗鹽害、抗強風且達到水土保持之植物,降低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因此我們對環境保育特別重視。2023 年積極培育園區內各區塊綠化作業,栽種 1,023 棵植栽。

我們也運用老祖宗的智慧開始回收蚵殼再利用,用於改善土壤的酸鹼値。努力強化濕地的復育,善用鹽地綠化優勢,平衡潮間帶生態,致力維護濕地環境生態,提供招潮蟹良好濕地環境,並積極復育園區內紅樹林水筆仔,未來規劃將復育成功之紅樹林搭配環境生態導覽教育。

臺鹽通霄觀光園區

2011 年 12 月通霄精鹽廠轉型為觀光工廠,結合高科技精鹽生產與鹽業教育,獲得苗栗縣產業故事館認證,是全台唯一整合公路、鐵路、海景和鹽水製程的獨特觀光景點。園區致力宣揚鹽業文化、導覽與設計鹽知識教學,推廣國人鹽品加碘的重要性及提供場地租借給鄰近國小 DIY 體驗活動等,結合「鹽來館館內導覽」及「生產線導覽」兩大區域。